1瓶起订,最快3天发货。”11月18日,川酒集团在成都举行的“十五五”战略发布暨2025品牌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如此宣布。川酒集团表示,定制酒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为此,其已经开发了“川酒定制”小程序。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川酒集团自组建8年来,整合省内外260多家酒企和5万口窖池,形成产能60万吨、储能100万吨的规模。在此次大会上,川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勇提出,争取到2030年营收突破450亿元,利税达30亿元,迈入“中国白酒第一方阵”。
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指出,定制酒的火爆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它们以“极致性价比”和“渠道信任背书”为基石,通过透明定价和品质可视化,打破了行业高溢价的常规,这种模式精准地契合了当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构画“五环”战略
在此次大会上,川酒集团提出了“十五五”发展战略——“强本增效,五环驱动”:“强本”,就是要突出白酒主业,强化主责主业,增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实力;“五环”战略,即聚焦原酒、品牌口粮酒、定制酒、散酒、质量技术五大发展领域,持续做优做强产业生态。
围绕“五环”,川酒集团已规划好清晰而具体的落地路径,展开了未来五年的行动路线图:巩固中国最大原酒生产商和供应商地位,树立中国最佳品牌口粮酒价值标杆,筑牢中国白酒定制专家地位,争创中国散酒第一供应商,铸就中国白酒质量技术典范。
为此,川酒集团发布了全新产品第六代叙府系列、第三代赤渡酱香系列,以及原酒、定制酒、散酒、技术标杆产品等产品矩阵。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9月,川酒集团发布了2025—2026年原酒发展计划:川酒集团将高效衔接泸州古蔺县、泸州泸县、宜宾翠屏区等多地原酒的生产与整合计划,形成多香型原酒的产能协同与资源优化配置,计划2026年实现原酒总交易量突破20万吨。
曹勇表示,川酒集团通过打造原酒产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20余项服务标准,已为100余家原酒企业提供包括技术咨询、质量检测、品牌推广等一站式服务,为近200家原酒客户提供24小时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支持保障,为川酒原酒赢得了市场的广泛信赖与认可。“中国原酒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川酒原酒唯有凝聚共识、协同创新、共享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发力细分市场
为了迈入“白酒第一方阵”,曹勇提出了口粮酒、散酒和定制酒三个发展方向。
在口粮酒方面,曹勇表示,白酒行业结构性调整持续深化,口粮酒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2024年口粮酒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口粮酒在动销产品中占比超70%。在高性价比成为主流需求的背景下,口粮酒已成为白酒行业最具活力的赛道。
此外,据川酒集团发布的数据,2024年散酒市场规模已突破800亿元,2025年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川酒集团提出将依托平台商、一城一品、店中店三大模式实现全域覆盖,建立低门槛、高政策合作机制,激活渠道动能,构建覆盖城乡、服务大众的散酒供应与消费生态,打造中国散酒品牌化标杆。
在定制酒市场,川酒集团表示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曹勇透露,其定制酒的增长高达70%。按照川酒集团的规划,“十五五”期间,集团将全面构建覆盖城市定制、平台商定制、酒商定制、白酒定制中心和小单定制的全场景服务体系。“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与数字化赋能,深度挖掘市场定制需求,构建品牌引领、渠道下沉、服务闭环的定制生态体系,提升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推动定制酒业务成为集团业绩增长的主力赛道。”
记者注意到,当前的定制酒模式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贴牌和批量定制,而是更具有个性化和微量化的特点。国台酒业明确表示“定制开发业务不是一时行为,而是国台的整体战略,要长期发展”;泸州老窖成立定制酒公司,将定制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
“不仅在包装,还在酒体设计、口感滋味上进行定制,而1瓶起订则是把数量门槛降到极致,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快速下单,进一步释放潜在需求。”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表示,定制酒的市场空间核心在于专属感,会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追捧。事实上,该业务长期存在,且现在行业的供给能力已经很成熟,一直以来,定制酒业务在白酒营收中所占比例都较小,如今回潮,更多是酒企寻求的新的突破口。
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认为,定制酒重新热起来,本质是酒企在存量市场中寻找情绪价值与渠道利润的新平衡。未来,定制酒不会取代标品,但将成为酒企品牌年轻化、渠道多元化、利润结构化的重要补充。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