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金威啤酒被华润雪花成功收购,曾在业内激起不小波澜,而半年多后的一条消息则让这次收购看起来并不那么完美。日前,有消息称,由于金威啤酒将其转型定性为“因经营困难而倒闭”,意在降低赔偿标准,这引发了290名员工的不满,他们认为,公司转型后,员工属于“被迫下岗”。虽然只是说法不同,但这涉及到员工是否能得到公司双倍赔偿的问题。
试图降低赔偿标准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9月13日上午,60多名自称是金威啤酒厂员工的人聚集在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金威啤酒厂,代表其他290名员工“讨要说法”。
据上述员工代表介绍,今年2月,金威啤酒将啤酒业务卖给华润雪花后,其工作重心已转向房地产。目前的金威啤酒厂已经被确定为深圳市旧改项目,并已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此厂将改为从事房地产经营,不再有啤酒业务,全厂工人面临“被迫下岗”。然而,由公司内部选举出的“职代会”却将其转型定性为“因经营困难而倒闭”。
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金威啤酒深圳一厂保安部,证实在9月13日确实有员工“闹事”,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工龄在十年以上的老员工。
据这位公司负责人介绍,员工们的诉求是,先分得公司去年起便承诺要分的福利房,再谈赔偿金。对于赔偿金,他们认为,应该每满一年赔偿四个月工资。之前公司给出的赔偿方案是,若员工选择离开金威,按照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可以获得两个月工资赔偿;若选择调到金威其他啤酒厂,按照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可以获得1个月工资赔偿。然而,经过员工一闹,公司在随后第二天给出了一份新赔偿方案:按照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均获得1个月工资赔偿,若员工选择不同意,公司将继续与其协商。而对于这一次将赔偿金调低,公司给出的理由是“连续三年亏损而裁员”。
做房地产心切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6年开始,金威啤酒的业绩便相当难看,当年利润缩水近一半,接下来的两年也连续亏损。2009年和2010年虽扭亏为盈,但盈利并不多。2012年上半年,其亏损额高达1.06亿港元,因此,卖掉啤酒业务被视为“明智之举”。
去年6月,金威啤酒便传出即将被收购的传闻,并一度成为国内几大啤酒巨头角逐的香饽饽。今年2月,金威啤酒发布公告称,公司以53.8亿元人民币向华润雪花出售其旗下位于成都、佛山、东莞、汕头、天津、西安及深圳的7家啤酒酿造厂。
金威啤酒在公告中表示,剥离啤酒业务后,其将保留深圳一厂及其在深圳持有的一块土地(即一厂土地)。5月9日,为反映公司企业策略及业务目标的改变,即集中房地产投资及发展业务,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粤海置地控股有限公司。
8月,金威啤酒发布公告称,收购已经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局审核,并将原定为2013年9月5日的交易截止日修订为2013年12月5日。“交易一旦完成,金威啤酒将终止啤酒业务。”
“收购后遗症”待解
食品和饮料行业营销专家徐雄俊认为,企业在收购之后一般会精兵简政,进行系统改造,“不可避免地会触犯一些老员工的利益,从而引发集体性事件”。
事实上,金威啤酒并非第一家被收购后引发员工纠纷的企业。去年2月,三一重工收购了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由于没有对中国籍员工的去留做出说明,上海的数百名员工因担心失业,集体前往政府部门抗议。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述系列事件暴露出目前我国企业员工权益保障机制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在当前国内掀起并购大潮的当下,则显得尤为重要。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